我國傳統的打坐養生功法(又稱為靜坐)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 。」

...

(黃帝問道廣成子)

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 實則就是在靜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歷朝歷代道家的承襲者們一直延續著這項傳統,並且將道家靜坐之法在貴族階層以及知識分子階層中廣泛地進行傳播,形成一時風尚。

不僅放蕩不羈的魏晉名士喜愛高臥靜坐、飛揚文采;嚴謹板刻的宋明理學家也把以靜坐作為達理為學、修身養性的特定方式。

有關靜坐的書籍,從古到今也層出不窮。比較有名的應該要算唐代的《太清中黃真經》、明代的《靜坐說》、以及當代學者南懷瑾所著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ADVERTISEMENT

「專修靜定, 身如玉。」 ——唐·《太清中黃真經》

「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靜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過。」 ——明·《靜坐說》

靜坐是一件對外界條件要求極少,但獲益頗多的活動,但正如明代文學家高攀龍所言:「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過」。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儒釋道三家並舉,三家的靜坐姿勢,歷來相傳有96種之多。七支坐法是這當中,較為通用的姿勢,也被簡稱為跏趺坐,俗名盤足坐法。

...

其要領如下

1、雙足跏趺坐(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2、脊樑豎直。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ADVERTISEMENT

3、 雙手結印。

4、放鬆兩肩: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5、舌頭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6、閉口呼吸,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7、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像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

...

靜坐提供人類一貼清涼劑,無論閒忙,晨昏、四季,只要靜下心 來,就有幾分的安定、平靜感,這份寧靜感可以繼續深化,可以消除身心煩熱、憂惱,也可以用不同的修習來消除特別的煩惱、障礙,一時練習就一時受益,經常練習經常受益。

靜坐的好處

1、減少焦慮、緊張、不安、恐懼、壓力。

2、減少身體的疲倦感,改善睡眼的品質。

ADVERTISEMENT

3、身心輕鬆,減少身心疾病。

4、做事更專心、細心、冷靜、勤快。

5、待人更有耐心、愛心與人相處更融洽。

6、思考更有條理、精準。

7、頭腦更清晰,記憶力更好,創造力更強。

...

靜坐的目的,不但在於促使身體的健康,而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求妄心的調伏,妄心調伏則智慧明朗,身體的健康,尚是餘事。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何靜坐最初是在中國貴族階層以及知識分子階層中流行起來的一種養身功法,因為確實是對用腦者大有脾益。

...

ADVERTISEMENT

話說回來,雖然儒釋道三家都講究靜坐,但其中的區別還是不少的。

比如佛教禪定印是佛陀入定時所結的手印,又稱為法界定印,即兩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於左手掌 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禪宗偏重於修性,所以這一手印,使人較易進入靜態。而道家是性命雙修,所以修煉所用的太極印,不光是容易入靜,更加能夠連通人身陰陽二氣,使其自然運行,因此會比較容易得到氣的感覺,有利於補充人體精氣神,並與天地之氣合為一體;

...

再比如,在佛家的靜坐方法中,通常都是重視「修心」為基礎,不大注意生理上的變化,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卻極端注重身體生理上的變化,道家有一些打坐中的觀想、引氣方法,還要配合動功,也有入靜入定。佛家傳統的禪宗, 打坐只求入靜入定,除了初期有一些數息之類輔助入靜,都要求入定。道家認為由於靜坐修持的方法,達到打通任督二脈,以至於通達奇經八脈,恢復健康,增加壽命,才是靜坐修煉的真正目的。因此道家主張「性命雙修」才是正道。

中國歷史上不乏練習靜坐的高手

...

陸遊

陸遊終生習練靜坐,年近九十歲仍文思泉湧,精力過人,在《戲遣老懷》詩中寫道:「已迫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猶明」;白居易年輕時病羸纏身,習練靜坐,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年逾八十歲仍耳聰目明,終享遐齡;郭沫若曾經常頭昏、心悸、徹夜不眠,習練靜坐兩周後,即整夜酣然入睡,頭昏、心悸頓然消失,記憶力大增;南懷瑾,壽至九十二歲,長期實踐推崇靜坐,並認為這是人人必修、長生不老的法寶;徐靜蕾常年堅持靜坐養心,時時保持十足活力、青春容顏。

...

蘇軾

蘇軾《司命宮楊道士息軒》裡面有一句「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靜,是道佛都倡導的一種大境界,蘇子一生仕途坎坷不順,算得上是「顛沛流離」了,但他卻很欣賞其友人侍妾柔奴的一句話:「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還為此作《南鄉子》一詞以記,由此可知他是極喜歡這種「靜」的境界的,這種靜,是心靜,平和而安然,閒觀花開花落,漫看雲捲雲舒。

...

曾國藩

曾國藩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念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曾國藩修心之初,飽受好動輕靜,心無定向之苦。朱熹曾說:「心不定則內必紛擾。」對妄動之心做了描述。曾國藩潛心體驗朱子語,悟得紛擾有二:一是「心不定,不能用功」。遇事專注,心事合一,自是理想的修心狀態。反之,遇事徘徊,遲疑難斷,令此心不能施功於事。

...

郭沫若

郭沫若一部自傳性作品,談到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健康狀況一度惡劣到極點,曾經幾次想自殺,以求解脫。後來,他偶然讀到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王文成公全書》,其中述及王陽明的健康情況曾經一塌糊塗,是靠靜坐徹底康復的。郭沫若依王陽明的葫蘆畫瓢,堅持靜坐,身體慢慢好轉並日益強健,最後延年益壽,享年87歲。

靜坐在西方社會逐漸成為社會風尚

數千年來獨具東方魅力又披著神秘面紗的靜坐,今天作為一種修身養性、提升心智的方法,越來越被西方所接納,已經成為眾多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學校、醫院、公司、政府機構、律師事務所,甚至監獄都開設了靜坐課程,在機場、網絡亭邊,憑藉清晰的標誌人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靜坐室。

...

美國人對靜坐產生濃厚興趣,有醫學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醫師推薦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靜坐,把它當作防止、延緩或控制心臟病、愛滋病、癌症和不孕症等病痛的方法,以及緩解憂鬱症、兒童多動症和注意力短缺症等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他們融合東方神秘主義 和西方科學,並不是為了迎合時尚,認為它很「酷」,而是因為科學研究顯示靜坐確實有效,特別是針對壓力引起的各種症狀。

...

根據醫學的實驗:當靜坐的人靜坐時,他們的腦波是連續的α波;當一個人從事理性思考或憂慮、緊張時,他的腦波則大部分是β波。β波有較不規則的節奏。α波是表示一種無焦慮、無緊張的狀態,當一個人坐輕微靜坐時,他的腦波會從β波轉成α波。

一般人在睡覺時才會有θ波產生,但在較深沈的靜坐時,腦波大部分是θ波,且與潛意識心靈相關聯。靜坐變得更深沈時,θ波將會變成δ波。透過靜坐的訓練, 頭腦將被有系統地再造成為較健康、較協調的狀態。

...

科學的實驗證明,靜坐可減少沮喪、壓力、冷漠、頭痛、失眠和心不在焉,且能增加注意力及記憶力,有5年以上及含有4個月以上靜坐經驗的人,比那些只學習一星期其他放鬆技巧的人,有更明顯的心跳減慢現象。當他們在受到刺激時,雖然一樣改變心跳,但卻比沒有靜坐經驗(或初學者)的人,更容易恢復正常心跳。

...

著名影星李查吉爾Richard Gere(飾演「風月俏佳人」的男主角)、歌星香耐兒吐溫(ShaniaTwain),影星高迪霍恩Goldie Hawn(曾獲最佳奧斯卡獎)、比爾•福特(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都堅持靜坐。在希拉蕊的影響下,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夫婦也成為靜坐「信徒」。

...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曾經這樣說:「如果坐下來靜靜觀察,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靈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靜下來,那情況只會更糟,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總會平靜下來,心裡會有一片空間讓你聆聽更加微妙的東西。這時候你的直覺開始發展,看事情更加透徹,也更能感受現實的環境。你的心靈逐漸平靜下 來,視野極大延伸,你開始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修行,你必須不斷練習。」

加入健康貓,讓運動不寂寞!



本文出自: https://kknews.cc/zh-tw/health/g8rnvm.html

arrow
arrow

    adama17w3aa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